本帖最后由 foodnews 于 2022-1-5 09:25 编辑
10、零添加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健康、减肥越来越重视,各种宣称“0糖0脂0卡”的饮料和食品进入大众视野,并迅速赢得大众的喜爱。其中,元气森林就凭借“0糖0脂0卡”的宣传卖点迅速抢占市场,成为了国内的网红饮料品牌。但是,元气森林的一则致歉声明却让人们发现,原来“0蔗糖”与“0糖”是有区别的。
2021年4月10日,元气森林在其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一封题为“一个迟来的升级”道歉信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最近元气森林对乳茶做了修正升级:一方面,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元气森林乳茶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元气森林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低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另一方面,3月20日起生产的全部元气森林乳茶,原料中不再含有结晶果糖。元气森林同时提醒:乳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
“0蔗糖”不等于“0糖”。如果不是元气森林的这个“提醒”,相信大多数消费者至今都难以区分这两者概念。“0蔗糖”只能说在加工过程中未添加蔗糖作为甜味剂,但并不代表该类饮品内不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其他糖类。而“0糖”则要求每100克或100毫升糖含量不能超过0.5克,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糖。
近年来,“0蔗糖”“零添加”概念有炒作泛滥之势,宣称“零添加”已成为不少品牌的营销法宝。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健康的向往,玩起文字游戏,而消费者却因为搞不清概念,被误导消费,花了钱却没有买来健康。
2020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修改后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未使用的物质,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予以强调。
作为从事食品加工行业的经营者,应当清楚无蔗糖与无糖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在外包装上印上“0蔗糖”字样,并以此为卖点,难免有恶意诱导、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当然,消费者也该吃一堑长一智,仔细辨别,才能不被误导。
相关报道:
11、食材涨价
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显著上升,大宗商品普遍被波及,食品便是其中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报告显示,11月份世界食品价格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上涨,继续位于10年来的最高点。
尤其是今年下半年,食材涨价风潮可谓一波接着一波来袭。先是10月份,蔬菜行业价格首先开始上涨,“菜比肉贵”一度成为热议的话题。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周价格行情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10月15日至10月22日,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8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升11.6%,同比上升27.4%。监测的19种蔬菜价格中,菜花、茄子、菠菜、豆角和芹菜领涨,环比涨幅均超过16%。
2021年11月4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的蔬菜价格上涨情况,有关负责人表示,最近菜价上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灾害性天气导致上市量有所减少;二是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运输流通成本明显增加;四是一些北方设施蔬菜主产省电力供应不足,也影响了蔬菜集约化育苗和工厂化生产。
继而肉类价格也开始出现反弹。猪肉价格自2021年10月初创下了2019年以来的最低点之后,随即经历了一轮连续上涨的过程,到2021年11月底累计涨幅40%。
除菜、肉等农副食品价格上涨外,主要加工食品价格也接连上调。而在企业给出的调价原因中,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
2021年10月12日,海天味业公告表示,鉴于各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决定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 3%~7%不等,新价格执行于10月25日开始实施。
2021年10月22日午间,洽洽食品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瓜子系列产品升级带来产品力提升,以及伴随的原料及包辅材、能源等成本上升,经公司研究决定,对公司葵花子系列产品以及南瓜子、小而香西瓜子产品进行出厂价格调整,各品类提价幅度为 8%-18%不等,价格执行于 2021 年 10 月 22 日开始实施。
2021年11月1日,安琪酵母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价格的通知,因上游主要原材料和环保、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安琪酵母对部分产品价格作出调整。调整品种涉及无铝害油条膨松剂系列产品;馒头、面包改良剂系列产品;面包、蛋糕乳化剂系列产品;脱模油系列产品;鸡精系列产品。自2021年11月8日18:00开始执行公司新的出厂价。
2021年11月4日,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鉴于各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决定对加加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 3%~7%不等,新价格于2021 年 11 月 16 日 00:00 正式执行。
2021年11月18日晚间,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部分产品价格调整的公告。公告中称,鉴于各原材料、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为更好地向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经公司研究决定,对部分速冻米面制品及速冻鱼糜制品的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幅度为3%-10%不等,新价格自 2021年12月1日起按各产品调价通知执行。
……
不过,产品的涨价也不仅仅是因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供应下降、劳动力短缺及疫情引发的航运费用上涨,也都是造就食材价格上涨的因素。从大环境上来看,涨价是趋势。但“涨价”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无论是企业、经销商、消费者,都应理性看待这次“涨价潮”。
相关报道:
12、过期食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最起码的尊重。但今年,连锁餐厅、新式茶饮连锁品牌频频被曝食品安全问题,成为食品安全问题“高发地”。其中,有多家连锁企业因为过期食材被送上微博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21年12月中旬,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被曝出无锡两家门店存在篡改食材保质期、使用过期食材等问题,相关话题登陆微博热搜榜。
2021年12月13日,据媒体报道,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一些门店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2021年12月13日晚,星巴克在其官方微博对此事进行回应称,经过调查,已确认12月13日媒体报道的两家无锡门店的伙伴(员工)确实存在营运操作上的违规行为。这两家门店的情况,高度警示了其在食品安全标准的日常执行中存在不足。同时声明中还公布了其第一时间采取的行动,有:两家涉事门店已闭店进行调查与整改;中国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立即启动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自查;立即组织对所有门店零售伙伴的重新培训,严格落实公司食品安全制度等六条。
2021年12月13日晚,据无锡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12月13日,针对媒体曝光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有“更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工作专班全面开展核查处置工作,初步核实相关企业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标识、使用超过内控期限原料的行为,已责成2家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对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门店开展排查,发现从业人员未戴工作帽、加工区物品摆放零乱、消毒记录不全等15处问题,均已责令整改。市市场监管局对星巴克(中国)华东北区进行了行政约谈,要求公司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落实整改。
此外,苏州、南京、合肥、宁波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开展了“星巴克”门店食品安全突击检查。
不止星巴克,之前,胖哥俩、茶百道、麦当劳等也被曝出过期食材问题。
2021年8月23日,#胖哥俩肉蟹煲死蟹当活蟹卖#、#胖哥俩肉蟹煲大量使用过期食材#等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据了解,有媒体卧底进入北京两家由胖哥俩直接管理的合营门店,揭露“食材新鲜”背后的种种乱象:承诺现杀的活蟹,其实是前一天已经宰杀好的“隔夜蟹”;过期、变质的土豆简单加工后继续送上餐桌;提前煮熟的肉品,即使变味儿也会留到第二天继续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2021年8月23日中午,胖哥俩在官方微博上发布道歉声明。声明称,针对媒体的报道,公司总部高度重视,已对涉事门店停业整顿,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进行内部自查,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随后,北京,杭州、南昌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胖哥俩肉蟹煲”展开突击检查。
2021年8月26日下午,胖哥俩肉蟹煲创始人张灵瀚向消费者致歉,并表示北京两家门店目前已停业整顿,全国各门店第一时间进行自查和整改,并在各门店采取系列整改举措,让消费者放心用餐。
2021年11月17日晚,媒体报道称,北京胖哥俩餐厅因存在使用隔夜死蟹冒充活蟹、使用过期变质食材等行为,被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50万元,其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刘某同时被罚款92805元。
继胖哥俩之后,茶百道也被曝出使用过期原材料。9月30日,一位自称“内幕纠察局”的博主发布了一条话题为“茶百道使用过期原材料”的视频,茶百道被曝出过期原材料更换标签继续使用、宣传鲜果制作但部分产品用果浆替代等问题,引发广大消费者关注,一度登上热搜榜。
2021年10月1日凌晨,茶百道官方发布致歉信称,对个别门店出现不符合卫生标准,私自更改操作流程等问题表示歉意。茶百道表示,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自身管理疏漏造成的,将针对上述问题对所有店铺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门店一律采取闭店处理,严重者直接取消签约资格。
针对此事,浙江省紧急开展“茶百道”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整治期间,市场监管部门约谈了“茶百道”门店的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要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针对问题开展自查自纠。
但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过期食材又登上了微博热搜,这次的主角是麦当劳。10月20日,麦当劳因使用过期食材登上微博热搜榜。起因是当天下午,微博博主“内幕纠察局”发布视频称,暗访曝光麦当劳食品问题,发现的问题有:计时表盘当摆设;为了防止检查,改标签成了家常便饭;隔夜发黑的生菜继续用;规定时间该丢弃的食材继续用;托盘不洗擦擦直接用;漏了三天的奶浆也会继续使用等。
对此,麦当劳中国官方微博在该视频底部进行了留言,称:感谢您的监督,我们正在了解视频中这家餐厅的情况并进行核实。我们已经要求全国所有餐厅总经理对食品安全的落地再次进行核实,同时我们会增加对餐厅的非通知式检查。
从胖哥俩、茶百道、麦当劳再到星巴克,餐饮行业的这些连锁大品牌们频频被发现存在多重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企业不能触碰的底线。对头部企业来说,更应该在公众的“放大镜”下,谨小慎微,认认真真抓好食品安全问题,履行对消费者的承诺,避免“动作走形”。此外,监管部门也不能坐等记者卧底、媒体曝光,而是应该主动“向前一步”,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只有及时发现、严厉查处,才能防患于未然,真正守护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