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14亿人,中国为什么能? 中国城市中心
2019-10-16 16:12:58
来源:新华社(xinhuashefabu1)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关于送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致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说:“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是成功的。” 言下之意,中国共产党也不能解决当时5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今天的中国,可以养活14亿人。
01 中国为什么能? ![]()
![]()
1949年到2018年 中国粮食总产量增长近5倍 人均产量翻一番 ![]()
![]()
目前 中国是最大的水稻和小麦生产国 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 自给率超过95% ![]()
2018年10月14日,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祥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播种冬小麦。(新华社记者黄孝邦 摄) ![]()
2018年9月6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耿三庄村,村民在晾晒玉米。(新华社图)
02 中国的粮食从哪里来? ![]()
从黑龙江到岭南 13个地区为中国贡献了 75%以上的粮食产量 由于粮食生产和人口分布的差异性 必须通过“北粮南运” 解决南方的粮食需求 ![]()
![]()
2017年7月15日,广西南宁宾阳县古辣镇的田园风光。(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
2017年6月13日,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大连港是北粮南运的枢纽之一。(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虽然粮食主产区分布广泛 但中国只有占全球7%的可耕地 要养活占全球20%的人口 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为此 中国政府划出18亿亩耕地红线 依照法律 非法占用耕地罪最高可被判处5年徒刑 ![]()
03 耕地减少,粮食为什么越来越多? 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科技投入巨大 1978年到2018年 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从27%提高到58.3% ![]()
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7000万人 由于科技的进步 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是1949年的5倍 ![]()
中国计划在2022年 建成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可向95%以上的公众提供预警信息 2018年,农村用户对于 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1.4分 ![]()
2018年5月3日,无人机在泊头市齐桥镇大付村麦田里进行喷药作业。(新华社记者牟宇 摄) 中国将在2020年 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更加高产 并可减少用水、化肥和农药 ![]()
2019年3月21日,山东省菏泽市佃户屯街道办事处,麦田和麦田中的杏树带。(新华社记者王南 摄) ![]()
2017年9月24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的稻田。(新华社记者吴东俊 摄) ![]()
2019年3月19日,河北省枣强县新屯镇西黄甫村农民使用喷灌设备灌溉麦田。(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
2016年6月13日,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留村镇麦田里收获小麦。(新华社图) ![]()
那么,政府在为粮食生产做什么? 在中国 粮食生产是考核省长的重要内容 这项考核包括6个方面: ![]()
不合格的省长 将会被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追究责任 省长也同样考核市长、市长考核县长 2004年以来 每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生产有关 使整个国家都了解 如何在新一年里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 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16年 中国希望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不仅使粮食稳定高产 也使农业提高收入、农村焕然一新 ![]()
![]()
2017年10月27日,河南原阳县原武镇秋收。(新华社记者李嘉南 摄) ![]()
2018年9月6日,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花山村农民驾驶农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李建新 摄) 今天 中国政府对于粮食生产的要求 不仅是让14亿人“吃饱” 还要“吃好” 同时 用更少的水和其他资源 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 中国经验 也将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吃饱”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